特写|她花了30年时光,在教育中央翩翩起舞

admin nba直播

  

  本文共6500字,阅读约需15分钟

  

  

  原文首发于 《当代教育家》杂志

  2023 06期·人物特写

  下雨了。

  雨点敲打在舞蹈教室的窗户上,奏出轻快的旋律。正在上课的陈晓,忽然停下来,微笑地望着学生们:“感受这场雨吧,你们可以自由走动,看看窗户上的雨点,看看窗外的大海,天边的群山……”学生们带着好奇,安静地观察起来。

  几分钟后,陈晓放起了轻柔的音乐:“孩子们,用你们的身体表达此刻的感受吧。”学生们在雨声、乐声中翩翩起舞,手之所触,足之所履,莫不中音。

  这是陈晓在青岛赫德学校的一节常态课。“这堂课我没有教技巧,讲知识。如果在未来的日子里,孩子们回想起这节课时,能感受到一丝内心的宁静,这就够了。”她说。

  

  上出这样的舞蹈课,陈晓花了三十年时光。

  我们为何翩翩起舞?

  1994年,温州,一个闷热的午后,市少年宫舞蹈队来学校选拔演员,带队老师一眼就看中了陈晓。于是,10岁的陈晓第一次踏进练功房,懵懵懂懂地开启了舞蹈生涯。

  陈晓父母极为重视教育,每到节假日,母亲就蹬自行车带陈晓到处学习。陈晓学过奥数,练过体操,弹过电子琴。后来陈晓做了母亲,每个周末也会早早叫醒女儿,开车带她去学画画、练芭蕾、弹钢琴。“但我对女儿的要求是,开心地完成每次练习,认真对待每个作品,这就足够了,不必强求走专业路线。”陈晓笑着说,“不用练得那么辛苦。”

  辛苦,是陈晓回顾舞蹈生涯时,绕不开的关键词。

  陈晓10岁正式练舞,有天赋但起步晚,为了兑现这份天赋,她只有勤学苦练。三年后,陈晓独自进京深造,专攻民族民间舞。

  专业舞蹈家的成长类似顶级运动员,对身高体重、柔韧性、训练强度都有严格要求,演员本身除了足够努力,还要有天赋和机遇。在顶级专业院校,陈晓天赋只能算一般,又经历了青春期、水土不服、发胖的多重挑战,她拼尽全力,也只排在中等水平。

  经历了自我怀疑后,她开始思考,是不是舞蹈教学的模式有问题?“当年的舞蹈教育主要培养专业演员,但没能崭露头角的演员怎么办?没有天赋的人能学舞蹈吗?”陈晓萌生了当老师的念头,她想,如果自己教舞蹈,会不会一切都不一样。结束“苦练”后,她又开启了“苦读”模式,最终顺利考入北京师范大学。

  北师大艺术学院的生源十分多元,课程体系也极具张力。陈晓的同学有模仿迈克尔·杰克逊的,有跳现代舞、霹雳舞的。刚入学时,她几乎每天都要惊叹“原来舞还能这么跳!”为了通过编舞课、艺术理论课,陈晓花了大量时间研读理论。走出课堂,陈晓和同学要到798艺术街区,到北京大学即兴表演。她还参加过商业表演,创编过现代杂技。

  

  几年摸爬滚打下来,陈晓对舞蹈有了新的认识:

  “舞蹈不一定非要灯光、服装、道具齐备,我们随时随地都可以跳舞。”

  “舞蹈可以跟任何艺术门类结合,跟自然,跟社会热点,跟传统文化结合。”

  “我们翩翩起舞,只是因为我们想跳,我们喜欢跳。这就足够了。”

  毕业后,她留在北京做舞蹈老师,先后为多所名校提供技术指导。

  起初,陈晓会深度解析经典舞蹈作品,再借鉴其创意二次创作,使之符合儿童的身体素质与认知水平。这种模式获奖很快,但她觉得无聊,“每天都想搞点自己的东西。”她开始独立创编舞蹈作品。

  与传统学校的舞蹈老师相比,陈晓在专业学校训练过,又有北师大的课程浸润,还有从街头表演到奥运会、春晚的舞台经验,她的作品总能让人眼前一亮。那几年,陈晓的作品拿了几次海淀区一等奖,也带出了金帆艺术团,几乎拿到了北京舞蹈老师可能拿到的所有荣誉。大佬们都在玩{精选官网网址: www.vip333.Co }值得信任的品牌平台!

  这时,那个问题又开始困扰这位舞蹈老师——我们为什么跳舞?

  幸好陈晓遇到了李虹霞。

  教育在前,舞蹈在后

  2018年9月,青岛赫德学校操场,开学典礼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忽然,激情四射的旋律响起,各班队伍里的中方老师排众而出,跑到台前,随着《TryEverything》(动画电影《疯狂动物城》主题曲)跳起了舞,一曲终了,大家又在学生的尖叫和欢呼声中回归班级。

  这次开学快闪,正是陈晓在青岛赫德学校的“处女作”。

  陈晓2018年加入青岛赫德学校,是应创校校长李虹霞的邀请。而她之所以离开生活了21年的北京,是因为李虹霞让她看到了教育的另一种可能。

  陈晓还记得两人初次合作的情形,那是在中关村三小,班主任李虹霞找到舞蹈老师陈晓:“我想给孩子做一个关于风、海浪的身体练习,让孩子们用肢体去体验,去感受。可不可以在舞蹈课上练一练?”语文老师让学生练舞蹈?舞蹈可以成为表达情绪、探索身体的方式?陈晓觉得很新鲜,两人合作越多,她就越是佩服这位特级教师:“李老师教的不是学科,是课程;她关注的不是技能习得,而是生命的成长。”

  适逢李虹霞担任青岛赫德学校小学部中方校长,陈晓接到李虹霞的橄榄枝后,很快辞职加盟,成了青岛赫德学校第一位专业舞蹈老师。

  

  在青岛赫德,陈晓从单一专业的舞蹈老师,蜕变成了舞台的策划者,成了许多活动的“总导演”。

  创校之初,李虹霞带老师们设计了“月亮课程”,希望最后在学校剧院最终呈现这一项目。新学校、新团队、新项目,一切都要从头开始,陈晓和几位语文老师日夜兼程地忙碌起来,他们与各科老师沟通,吃透课程目标、内容、评价体系,理解月亮对孩子们的寓意,再寻找音乐、舞蹈与课程的结合点。“月亮周”开启仅仅10天,陈晓团队就排演出了完整的舞蹈作品,经过3天的打磨后,孩子们第一次完成了项目学习的成果展示。如今,“中国的月亮”经过了五年迭代,已经成为青岛赫德的经典项目。

  陈晓很享受这种全新挑战,她开始深入研究配乐、编曲、导言、拍摄、剪辑。2018年10月学校舞蹈团成立,12月就完成了第一场演出。后来学校选送这部《寻梦》参加比赛,需要录制剪辑。陈晓提出:“既然大家已经在舞台上演熟,难免会缺少新鲜感,不如去青岛的海滩上录制。”到了沙滩上,陈晓又冒出一个大胆的想法——既然没有舞台、灯光、道具,不如把舞蹈的自由交给孩子。

  海风吹拂下,陈晓没再规定动作与节拍,她聚拢孩子们,一起讨论《寻梦》的作品主旨。

  跳舞还需要开会讨论?学生们颇为新奇,纷纷聊起对作品的理解:“我们在海边拍摄的话,这支舞应该要抵达梦的彼岸吧?”

  “寻梦的舞台上,要有朋友同行。”

  “要找到伙伴加入,然后……然后唤醒更多人一起寻梦。”

  “对,所以我们不用完全保持整齐。”

  孩子们三言两语就点出了创作主旨,这也让陈晓颇为惊喜,她索性请大家在此前排练的基础上自由发挥,“演出你们心中的《寻梦》就好。”潮起潮落中,孩子们在沙滩上自由起舞,有人三五成群,保持同步,也有人独自演绎;有人陶醉,有人坚定,有人欣喜……

  这部《寻梦》最终获得了“2020国际联合云端舞蹈大赛优秀奖编舞奖”“第十七届海淀文化季第三届城市舞步舞蹈短视频邀请赛最佳组织提名奖”。

  奖项之外,陈晓最大的收获,还是孩子们提到的“唤醒”:“每一个生命被温柔以待,教育应该是唤醒、点燃孩子们内心的力量,唤醒他们自成长的能力,让孩子们找到更好的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

  

  由此,陈晓开始更多地探索舞蹈的教育价值,使舞蹈与更多孩子产生生命连接。她让学生观察一场雨、一朵云、一棵树,进而唤醒身体的律动;她让学生即兴起舞,不必拘泥于节拍、主题,只是自由表达情绪;她让学生把舞蹈当成一种生活方式……

  毕业季,陈晓邀请毕业班的孩子们“一起拍点小作品”。在孩子们的建议下,这支毕业舞的主题融入了“认识自我”“探索内心”“反对校园霸凌”等内涵。为了兼顾大家的创作灵感,陈晓请学生选择舞台并初步编舞,她负责编曲、拍摄、剪辑。最终拿出了一段共同拼搏、一起成长的青春之歌《赫你一起GoGoGo》。

  几年里,陈晓从舞蹈老师成长为“全能型艺术策划”。李虹霞常常称赞她:“陈晓一个人就是一支团队。”

  陈晓开玩笑地回应:“整个青岛赫德都是我的团队。”

  当舞蹈拥抱全课程

  镜头前,一位白袍少年在竹林里漫步,神情潇洒,袍袖生风。他侧对着镜头,缓缓吟诵:“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镜头前,一位少年一手执笔,一手举杯,饮一口酒,写两笔字。旁白响起:“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镜头前,一位少年穿着破旧的袍子,手脚戴着纸制的镣铐,望着窗户默默叹息:“我名动天下,才高八斗,本该做出一番大事业,怎么老来落得这般下场……”

  这是青岛赫德期末大剧《假如大唐有朋友圈》的角色竞演视频。

  陈晓翻看着学生们演绎的李白,仍然眼含笑意:“孩子们为了塑造角色可费了不少心。有人爬了青岛好几座山,才选定了最适合取景的竹林;有人不但熟背李白的名篇,还背了杜甫写李白的诗;还有的翻了几本李白的传记,选了心目中最经典的瞬间。”

  为了演绎这部剧,师生们花了差不多一个学期。

  主班老师刘晓琳说,课程灵感来自通识读物《刷了1400年的大唐朋友圈》,这本书用社交媒体的形式呈现了大唐风华。孩子们对这个课程很感兴趣,在讨论中贡献了大量奇思妙想:假如李白穿越到现代,会怎么看人们对他的评价?如果当年的诗人都有手机能上网,杜甫还会写下“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的《梦李白》吗?如果李白的《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是在朋友圈发的,谁会给他点赞评论?带着这些话题,孩子们在寒假里创编剧本,在新学期正式开启项目学习。

  陈晓也深度参与这个项目。这次她不仅是舞台导演,更是“课程导演”之一。 她会从舞台呈现的角度出发,跟学生编剧、演员、剧务们反复沟通,带学生们在人物与环境中寻找共鸣。她还与语文老师合作创编了“大唐服装秀”,排演了《侠客行》《将进酒》 《蜀道难》的舞蹈和朗诵。

  “朋友圈”系列表演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不过陈晓最在意的,还是更多同学在课程中收获了内心的共鸣,也“找到了自我”。

  这已经不是她第一次深入课程。在青岛赫德,有整本书共读和项目学习的地方,就有陈晓的身影。

  

  学生读《西游记》,陈晓把“从石猴到齐天大圣”搬上舞台。学生们跟她学着双线叙事,舞台呈现一分为二,一边是“大场面”,群猴在水帘洞瀑布前踌躇不前;一边是“小剧场”,学生们不敢报名演讲比赛。石猴排众而出,纵身一跃,成为美猴王后,小剧场中的“我”也主动报名,挑战自我。故事里,孙悟空在方寸山学艺,稍有成绩就大肆卖弄。小剧场中,班里有个容易自满的同学,每次都喊“学习太简单”,结果表现得一塌糊涂……在这些看似直白的对比中,每个孩子都能在故事里观照自身。

  “这样的表演是希望大家看到,《西游记》其实是我自己的故事,而我们在面对生活的挑战时,有时像孙悟空,有时也会像猪八戒。”陈晓说。

  二年级“哪吒闹海”项目的负责人,是副校长、语文老师张爱萍。她想在这个经典项目中有所突破,就找好朋友陈晓讨论,改写剧本。新剧本的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多数角色都有明确的行为动机,反派人物也有了“不得已”之处。在此基础上,陈晓引入了教育戏剧的教育模式,给学生们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空间。语文课上,张爱萍带学生讨论“哪吒为什么打死三太子?如果你有了强大的力量,你会如何运用?”戏剧课上,陈晓也跟孩子们聊“哪吒为什么替龙王求情?”“这个角色为什么会欺骗别人?”以往的竞演中,反派角色总是无人问津。但这次不同,不少孩子都希望演坏人。“听完陈老师讲解剧情,很多学生说,希望自己能呈现反派角色变坏的过程,好像有种使命感似的。”张爱萍笑着说。

  但使愿无违

  “假如你本学期各方面表现都特别好,得到了全班唯一免写暑假作业的特权,但是必须再通过一场超级难的考试。考过了,纯玩儿一个暑假;考不过,接着写作业。考试的头天晚上,你是什么心情?”

  《三国演义》期末大剧排演到“赤壁之战”,饰演曹操的女生找不准“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的潇洒快意和踌躇满志。陈晓轻描淡写地说了这段话后,曹操的神态忽然变得坚定而洒脱,就连周边的文武群臣也跟着热血沸腾起来。

  2023年排这部剧时,青岛赫德学校已经有了相当的积淀。陈晓不再是戏剧老师或者总导演,剪辑、配乐、文本解读她都做。学生也不再是单一身份的演员,他们有权改写自己不喜欢的剧情。

  这部剧的主题叫“无悔”,分为三顾茅庐、草船借箭、苦肉计、赤壁鏖兵、尾声五幕。与往常相似,学生们一边写剧本,一边试演,一边跟老师讨论调整。

  语文老师张桂荣说:“苦肉计这一幕本来跟诸葛亮没关系,是学生们强烈要求加上的,他们觉得舞台的条件有限,恢宏的战争场面演不出来,文戏又太克制,不如加点武戏。可能他们觉得这种直来直去的内容更有张力吧。所以最后我们还是请陈晓老师排出了这部分内容。”

  

  此外还有个小改动,原本的“尾声”是经历了夷陵之败、白帝托孤后,诸葛亮上《出师表》,坚定地誓师北伐。学生们认为“无悔”的主题展现得不够彻底,按照“陈晓版西游记”的表现形式续写了结局:大佬们都在玩{精选官网网址: www.vip333.Co }值得信任的品牌平台!

  写完《出师表》的诸葛亮,穿越到了青岛赫德的教室里。学生们正在背《出师表》,看到诸葛亮后,纷纷劝他:“蜀汉国力太弱小,您的几次北伐都失败啦,您只活了五十几岁就去世了。所以不要频繁北伐啦!”

  但诸葛亮只是坚定地微笑摇头:“为了兴复汉室,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我一定要拼搏一番,即使失败也不后悔!”整部剧的主题忽然升华。

  接受采访时,排练三国大剧只是陈晓众多工作中的一角。她要带19个班的舞蹈课,还有舞蹈相关的课后课,每天午饭后还有给学生的练习课。不上课时,她还要跟同事们合作编曲、做幻灯片……从第一次起舞到成为舞蹈老师,再到成为今天的“陈晓老师”,陈晓走过了三十个年头,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

  “你后悔过吗?如果早知道这么辛苦,你会不会……”

  “不后悔。我享受每一次起舞的过程,享受每一个教育发生的瞬间,舞蹈让我和学生们成为更好的自己。”陈晓想了想,又补充道,“尼采说过,每一个不曾跳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超越舞蹈,点亮每个生命

  “陈老师,我家孩子说,他不喜欢跳舞,但特别喜欢上陈老师的舞蹈课。”曾经有家长联系陈晓。

  “晓晓姐,我们班孩子一到要上舞蹈课时,立刻,全体,齐刷刷地跑到走廊里站队,既兴奋又有秩序,你是怎么带的班呀?”经常有年轻老师问。

  “我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喜欢上舞蹈课的,以前我提起跳舞还有点头疼,现在每天盼着来陈老师这儿跳一段。”说话的是一位青春期男生,提起这个爱好还有点不好意思。

  “有一天早晨,我看到一位男生哭得特别伤心,一问才知道,那天有舞蹈课,但他忘带舞蹈鞋了,担心上不成课。”校长李虹霞说。大佬们都在玩{精选官网网址: www.vip333.Co }值得信任的品牌平台!

  陈晓的舞蹈课为何如此迷人?

  “是舞蹈的魅力,是教育的魅力。”陈晓很谦虚,但我们能在她的课上发现一些独特的魔力。

  陈晓看来,舞蹈是一门独特的语言,它不像古诗文有欣赏、表达的门槛,也不像数学题会给人挫败感,更不像音乐、英语需要跨文化理解力。“舞蹈就是舞蹈,谁都可以跳,没有绝对的对错。对优雅矜持的孩子,我会让他们感受古典舞的优美;遇到精力旺盛的学生,尤其是五六年级男生,我会模糊舞蹈与体育的边界,让他们在舞蹈中释放、爆发、摸爬滚打。”陈晓说。

  

  对于不太喜欢跳舞的孩子,陈晓也为他们找到了兴趣点。有些孩子对音乐、空间格外敏感,陈晓就让他们研究配乐与舞台设计。还有个学生艺术天赋平平,陈晓观察了一段时间,发现他对光线格外敏感,就让他学着做舞台灯光师:“说不定你的研究会超越舞台,成为物理学家呢!”

  在张爱萍看来,陈晓的教学已经超越了舞蹈,打破学科边界,直抵教育的本质。“夸张一点说,陈晓‘在舞蹈 课上教 语文’,我们也在语文、数学课 上 教 舞蹈。押韵就是语言的律动,循 环 就是数字的舞蹈,当孩子能自如切 换 节 奏,感知韵律时,自然就会产生认 识世界的敏感 。”

  如今,陈晓的课堂已然超越了舞蹈,超脱出舞台。她会利用音乐与肢体舒展的节拍,带学生建立某种课堂秩序感。同时又利用教育戏剧理念,鼓励学生在秩序的边界内自由探索,探索肢体表达的可能,也探索内心世界的秩序。所以不论是在舞蹈室还是大剧排练现场,或是在大赛的舞台上,青岛赫德的学生们都能神情舒展,秩序井然。

  教育的下一步走向何方?陈晓没给自己设限:“可以探索、融合的领域还多着呢。但我相信,舞蹈教育的最高境界,是让每个人成为最好的自己。”

  并转发给更多人看哦~

  因为微信公众号改革了推送机制

  如果不常点开则会晚收到我们的推送

  我们想产出更有价值的文章

  请关注并星标“当代教育家传媒”

  不再失联

特写|她花了30年时光,在教育中央翩翩起舞

特写|她花了30年时光,在教育中央翩翩起舞

0 92

留言0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